经济师考试网
下载APP

2021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强化练习试卷(五)

来源:经济师考试网 2021-10-18

  81[.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单一农机产品。该企业在综合分析企业的生产技术现状以及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产品装配。该流水线采用两班制的生产模式,产品日生产量为100台,每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假定废品率为0。在进行工序同期化后,该企业测算该流水线的第3道工序所需设备数为1.94,最终确定第3道工序实际设备数为2。该流水线适合()类型的产品。

  A.单件生产

  B.小批生产

  C.中批生产

  D.大量生产

  [答案]D

  [解析]企业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过程组织的主要因素,也是设计企业生产系统首先应确定的重要问题。大量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而品种少,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的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其特点是:生产条件稳定,大多数工作地仅固定完成一或二道工序,专业化程度较高。

  82[.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单一农机产品。该企业在综合分析企业的生产技术现状以及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产品装配。该流水线采用两班制的生产模式,产品日生产量为100台,每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假定废品率为0。在进行工序同期化后,该企业测算该流水线的第3道工序所需设备数为1.94,最终确定第3道工序实际设备数为2。该流水线的平均节拍是()分钟。

  A.3.3

  B.4.6

  C.7.8

  D.8.6

  [答案]D

  [解析]节拍是指流水线生产上连续生产两个相同制品的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如下:r=Te/Q=βT0/Q式中,Te为计划期流水线的有效工作时间;r为流水线的平均节拍;T0为计划期流水线的制度工作时间;β为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Q为计划期的产品产量。故本题中:r=0.9×8×60×2÷100≈8.6(分钟)。

  83[.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单一农机产品。该企业在综合分析企业的生产技术现状以及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产品装配。该流水线采用两班制的生产模式,产品日生产量为100台,每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假定废品率为0。在进行工序同期化后,该企业测算该流水线的第3道工序所需设备数为1.94,最终确定第3道工序实际设备数为2。该流水线第3道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为()。

  A.O.79

  B.0.90

  C.0.97

  D.1.05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计算的设备数都不是整数,所取的设备数只能是整台数,这样设备负荷系数Ki为式中,Si为第i道工序所需工作地的计算数;Sei为第i道工序安排的实际工作地数。故本题中,Ki=1.94÷2=0.97。

  84[.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单一农机产品。该企业在综合分析企业的生产技术现状以及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产品装配。该流水线采用两班制的生产模式,产品日生产量为100台,每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假定废品率为0。在进行工序同期化后,该企业测算该流水线的第3道工序所需设备数为1.94,最终确定第3道工序实际设备数为2。该流水线的空间组织形式是()。

  A.工艺专业化布置

  B.对象专业化布置

  C.固定布置

  D.混合类型布置

  [答案]B

  [解析]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形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工艺专业化布置。②对象专业化布置。对象专业化布置就是以产品(或零件、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在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中,集中了为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工人,对同类产品进行不同的工艺加工。③混合式布置。④固定布置。

  85[.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某型号无缝钢管的过程中,A工序加工产品的内径,B工序控制产品的强度,C工序控制产品的弹性。该产品的内径设计尺寸为50毫米,公差为(+0.15,-0.15)毫米。现需通过随机抽样对A、B、C三道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对A工序加工后内径尺寸进行测量统计.随机抽取的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毫米。经测算,B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5,C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7。A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

  A.2.1

  B.1.6

  C.1.4

  D.0.6

  [答案]D

  [解析]工序能力指数是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和工序能力的比值,用符号Cp表示。如工序质量标准的范围用公差21表示,工序能力是6σ,则T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将数值代入公式:A工序的r序能力指数=(0.15+0.15)÷6÷0.080=0.625。

  86[.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某型号无缝钢管的过程中,A工序加工产品的内径,B工序控制产品的强度,C工序控制产品的弹性。该产品的内径设计尺寸为50毫米,公差为(+0.15,-0.15)毫米。现需通过随机抽样对A、B、C三道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对A工序加工后内径尺寸进行测量统计.随机抽取的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毫米。经测算,B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5,C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7。B工序的工序能力()。

  A.严重不足

  B.不足

  C.充足

  D.过剩

  [答案]C

  [解析]工序能力判断的目的是对工序进行预防性处置,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B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5,对应工序能力指数判断准则为工序能力等级一级,工序能力判断为充足。

  87[.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某型号无缝钢管的过程中,A工序加工产品的内径,B工序控制产品的强度,C工序控制产品的弹性。该产品的内径设计尺寸为50毫米,公差为(+0.15,-0.15)毫米。现需通过随机抽样对A、B、C三道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对A工序加工后内径尺寸进行测量统计.随机抽取的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毫米。经测算,B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5,C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7。在该型号无缝钢管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能是()。

  A.生产设备

  B.生产方法

  C.市场价格

  D.作业人员

  [答案]ABD

  [解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除了系统性因素以外还可能是由人、机器、原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等原因引起的偶然性质量波动=结合本题即为生产设备、生产方法、作业人员。

  88[.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正在研究其设备的合理使用、更新和改造问题.以实现对设备使用、设备管理以及相关费用的合理监控,提高设备使用效益,降低设备损耗和成本率。该企业有一台精密仪器,其原值为12万元,使用后第1年的维持费用为6000元,实际残值为10万元。在综合分析该精密仪器使用费用的基础上,企业采用恰当的方法确定设备最 佳更新期,并对该精密仪器进行科学管理。该精密仪器第1年的年度使用费用为()万元。

  A.1.5

  B.2.0

  C.2.6

  D.5.5

  [答案]C

  [解析]第一年度的使用费用=原值-第一年的实际残值+第一年的维持费用。本题中,年度使用费用=12-10+0.6=2.6(万元)。

  89[.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正在研究其设备的合理使用、更新和改造问题.以实现对设备使用、设备管理以及相关费用的合理监控,提高设备使用效益,降低设备损耗和成本率。该企业有一台精密仪器,其原值为12万元,使用后第1年的维持费用为6000元,实际残值为10万元。在综合分析该精密仪器使用费用的基础上,企业采用恰当的方法确定设备最 佳更新期,并对该精密仪器进行科学管理。确定该精密仪器最 佳更新期,较适用的方法是()。

  A.面值法

  B.投资回收期法

  C.效益成本分析法

  D.趋势外延法

  [答案]A

  [解析]设备更新的前提是确定设备的最 佳更新期。确定设备最 佳更新期主要是依据设备的经济寿命。确定设备最 佳更新期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低劣化数值法和面值法。面值法是以同类型设备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计算其年度使用费用,以确定设备最 佳更新期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精密仪器等高、精、尖的设备。

  90[.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正在研究其设备的合理使用、更新和改造问题.以实现对设备使用、设备管理以及相关费用的合理监控,提高设备使用效益,降低设备损耗和成本率。该企业有一台精密仪器,其原值为12万元,使用后第1年的维持费用为6000元,实际残值为10万元。在综合分析该精密仪器使用费用的基础上,企业采用恰当的方法确定设备最 佳更新期,并对该精密仪器进行科学管理。该企业对该精密仪器进行科学管理时,正确的认识是()。

  A.该精密仪器必须使用到经济寿命结束时再进行更新.才是合理的

  B.该精密仪器的投资费用随着其使用年限的延长,分摊费用越来越少

  C.该精密仪器的经营费用随着其使用年限的延长而逐年减少

  D.该精密仪器的技术寿命是指该仪器从投入使用到因技术进步而更新所经历的时间

  [答案]BD

  [解析]设备的经济寿命是考虑设备的有形磨损,根据最小使用费用的原则确定的设备寿命。设备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购置设备时的投资费用,另一部分是维修保养、燃料动力消耗和劳务支出等经营费用。前者随着没备使备使用年限的延长,其分摊费用越少:后者是由于有形磨损造成的设备低劣化,其值将逐年扩大。由于技术进步,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情况是在设备尚未达到其经济寿命年限,就应该用技术更先进、经济更合理的新设备,提前予以更新。这种从设备投入使用到因技术进步而更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设备技术寿命。

  91[.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正在研究其设备的合理使用、更新和改造问题.以实现对设备使用、设备管理以及相关费用的合理监控,提高设备使用效益,降低设备损耗和成本率。该企业有一台精密仪器,其原值为12万元,使用后第1年的维持费用为6000元,实际残值为10万元。在综合分析该精密仪器使用费用的基础上,企业采用恰当的方法确定设备最 佳更新期,并对该精密仪器进行科学管理。如果根据设备的经济寿命来确定该精密仪器的最 佳更新时机,最应遵循的原则是()

  A.购置费用最小

  B.经营费用最小

  C.经济寿命最长

  D.购置费用和经营费用的总和最小

  [答案]D

  [解析]设备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购置设备时的投资费用,另一部分是维修保养、燃料动力消耗和劳务支出等经营费用。前者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其摊费用越少:后者是由于有形磨损造成的设备低劣化,其值将逐渐扩大。这两种具有相反趋势费用的和,必 然会有最小值,这个最低的使用费用就是该设备的经济寿命费用。

  92[.不定项选择题]M公司用甲材料生产A产品.甲材料标准价格是100元/千克,用量标准为5千克/件;公司所生产的A产品标准工资率为20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小时/件。假定本月投产A产品10000件:耗用甲材料60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110元/千克;实际支付直接工人工资14万元。同时,M公司按经济用途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和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根据已知数据,M公司可采用()对成本费用进行定量控制。

  A.标准成本控制法

  B.责任成本控制法

  C.作业成本控制法

  D.目标成本控制法

  [答案]A

  [解析]标准成本控制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93[.不定项选择题]M公司用甲材料生产A产品.甲材料标准价格是100元/千克,用量标准为5千克/件;公司所生产的A产品标准工资率为20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小时/件。假定本月投产A产品10000件:耗用甲材料60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110元/千克;实际支付直接工人工资14万元。同时,M公司按经济用途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和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M公司生产A产品所耗用甲材料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万元。

  A.100

  B.120

  C.150

  D.160

  [答案]D

  [解析]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总成本与实际产量下标准总成本之间的差异。公式为: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代入数值:成本差异=60000÷10000×110-100×5=160(万元):

  94[.不定项选择题]M公司用甲材料生产A产品.甲材料标准价格是100元/千克,用量标准为5千克/件;公司所生产的A产品标准工资率为20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小时/件。假定本月投产A产品10000件:耗用甲材料60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110元/千克;实际支付直接工人工资14万元。同时,M公司按经济用途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和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如果M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控制法进行成本费用控制,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形式是()

  A.间接追溯

  B.直接追溯

  C.动因追溯

  D.责任追溯

  [答案]BC

  [解析]作业成本控制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形式,即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和分摊: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以直接追溯或动因追溯的方式计人产品成本,而尽量避免分摊方式,即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商接追溯和动因追溯。

  95[.不定项选择题]M公司用甲材料生产A产品.甲材料标准价格是100元/千克,用量标准为5千克/件;公司所生产的A产品标准工资率为20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小时/件。假定本月投产A产品10000件:耗用甲材料60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110元/千克;实际支付直接工人工资14万元。同时,M公司按经济用途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和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下列M公司的成本费用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A.直接材料费用

  B.销售费用

  C.直接人工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BD

  [解析]期间费用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材料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96[.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采用单对象流水线进行生产组织。该流水线日产品产量为101件,每日工作8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5,废品率为0;经测算,流水线的第i道工序需要某精密设备6台,实际只有5台该设备进行生产。该企业所应用的生产过程空问组织形式是()。

  A.固定布置

  B.工艺专业化布置

  C.对象专业化布置

  D.混合式布置

  [答案]C

  [解析]对象专业化布置就是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在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中,集中了为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对同类产品进行不同的工艺加工。在这里,加工对象是一定的,而加工工艺方法则是多样的。在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里,基本上能独立完成某几种产品(或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所以,这种车间也可以称为封闭式车间(或封闭式工段)。这种按照某种产品的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来布置设施称为生产线。

  97[.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采用单对象流水线进行生产组织。该流水线日产品产量为101件,每日工作8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5,废品率为0;经测算,流水线的第i道工序需要某精密设备6台,实际只有5台该设备进行生产。该流水线的平均节拍是()分钟/件。

  A.3.5

  B.4.0

  C.4.5

  D.5.5

  [答案]C

  [解析]流水线的平均节拍可按下式计算:r=Te/Q=βT0/Q。式中,r为流水线的平均节拍;Te为计划期流水线的有效工作时间;T0为计划期流水线的制度工作时间;β为工作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0.9~0.96;Q为计划期的产品产量(包括计划产量和预计废品量)。此题中,r=8×0.95×60÷101≈4.5(分钟)。

  98[.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采用单对象流水线进行生产组织。该流水线日产品产量为101件,每日工作8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5,废品率为0;经测算,流水线的第i道工序需要某精密设备6台,实际只有5台该设备进行生产。该流水线第i道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是()。

  A.0.90

  B.1.05

  C.1.10

  D.1.20

  [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计算的设备数都不是整数,而所取的设备数只能是整台数,这样设备负荷系数Ki=Si÷Sei。式中,Ki为设备负荷系数;Si为第i道工序所需工作地的汁算数;sei为第i道工序安排的实际工作地数。此题中,Ki=6÷5=1.2。

  99[.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采用单对象流水线进行生产组织。该流水线日产品产量为101件,每日工作8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系数为0.95,废品率为0;经测算,流水线的第i道工序需要某精密设备6台,实际只有5台该设备进行生产。企业采用流水线生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产量足够小

  B.工艺能够同期化

  C.工艺柔性化

  D.产品结构变化大

  [答案]B

  [解析]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包括:①产品结构和工艺要相对稳定。②产量要足够大。③工艺能同期化。④生产面积容纳得下。

  100[.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某型号无缝钢管的过程中,A工序加工产品的内径,B工序控制产品的强度,C工序控制产品的弹性。该产品的内径设计尺寸为50毫米,公差为(+0.15,-0.15)毫米。现需通过随机抽样对A、B、C三道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对A工序加工后内径尺寸进行测量统计.随机抽取的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毫米。经测算,B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5,C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7。为提高C工序的工序能力,该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是()。

  A.改用精度较低但效率高、成本低的设备

  B.更改设计,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

  C.提高原材料质量

  D.若设计上允许,降低产品的技术要求

  [答案]ABC

[解析]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7,对应工序能力指数判断为过剩。工序能力指数过剩意味着粗活细做。这样必 然影响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成本。这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①降低工序能力,如改用精度较低但效率高、成本低的设备和原材料,合理地将工序能力指数降低到适当的水平;②更改设计,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③采取合并或减少工序等方法
▔▔▔▔▔▔▔▔▔▔▔▔▔▔▔在线测试模拟试卷 ▔▔▔▔▔▔▔▔▔▔▔▔▔▔▔
高频易错考点卷 考前冲刺提分卷 全真模考预测卷
章节模拟测试卷 历年真题解析卷 强化巩固习题卷

  经济师考试试题来源:202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试题库>>>

  经济师考试更多试题:初级经济师考试章节练习题、模拟练习题、历年真题、自由组卷、专业答疑。扫码获取免费试做权限

免责声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经济师考试网校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经济师考试网校)

分享到

上一篇:2021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强化练习试卷(四) 下一篇:2021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强化练习试卷(六)

经济师考试网
十三年品质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