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11.2上午)
202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5.11.2上午8:30-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计算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称为()。
A.菲利普斯曲线
B.奥肯曲线
C.弗里德曼曲线
D.科斯曲线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菲利普斯曲线是以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名字命名的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也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2.我国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是()。
A.会计准则
B.会计制度
C.财务规则
D.会计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会计准则也称会计标准,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
3.我国企业的利润表大多采用的编制形式是()。
A.报告式
B.单步式
C.账户式
D.多步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利润表的格式包括单步式和多步式,我国企业的利润表多采用多步式。
4.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
A.零基预算
B.政府性基金预算
C.一般公共预算
D.部门预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政府预算体系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
5.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属于()
A.收入分配职能
B.经济发展职能
C.资源配置职能
D.经济稳定职能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旨在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
6.纯公共物品具有的特征是()
A.完全的竞争性和有限的排他性
B.有限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D.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7.下列财政政策实施产生的时滞中,属于内在时滞()。
A.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B.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
C.执行时滞和行政时滞
D.决策时滞和执行时滞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时滞和行政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而与立法机关无关,即这两种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机关没有直接关系,在经济学上一般被称为内在时滞。
8.下列税制要素中,代表征税广度的是()
A.计税依据
B.税目
C.税率
D.纳税环节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9.下列个人所得中,不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是()
A.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B.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利息
C.军人转业费、退役金、复员费
D.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残废、孤寡老人、烈属所得减征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10.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是()。
A.价内税
B.所得税
C.共享税
D.间接税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如所得税和财产税。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消费税和增值税。
11.计算GDP中支出法公式()A.GDP=C+S+M
B.GDP=S+(T-G)+(M-X)
C.GDP=C+S+T
D.GDP=C+I+G+(X-M)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DP=消费C+固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12.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要与能满足该政府承担、履行的职权责任需求相接近,这体现转移支付的()
A.法制性
B.科学性
C.完整性
D.对称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对称性是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之一:是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要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
13.贯穿于会计确认、记录、报告全过程的会计和核心问题是()。
A.会计评价
B.会计核算
C.会计计量
D.会计报告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14.下列经济业务中,在现金流量表中填入“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的是()。
A.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B.收回投资收到现金
C.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D.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BD选项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选项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5.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动及其载体,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是()。
A.会计报表
B.日记账
C.会计凭证
D.账户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账户是根据以会计要素划分的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
16.一旦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化为现金,流出银行体系,会导致货币乘数()。
A.不变
B.不能确定
C.下降
D.提高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当存款转换为现金流出银行体系,存款的减少,货币乘数下降。
17.我国负有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职责的机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证监会
C.财政部
D.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
18.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总收入(GN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其等于()。
A.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企业盈余
C.国内生产总值减去生产税净额
D.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国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19.凯恩斯认为经济主体存在()的普遍心理倾向。
A.财富窖藏
B.流动性偏好
C.资产管理
D.现金交易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凯恩斯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认为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普遍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20.在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决策
B.融资
C.生产
D.受益分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决策。
根据教材,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涵盖决策、融资、生产、受益分配四方面内容,其中决策制度是核心,它要解决“何种物品应公共提供、提供多少”的问题,这是公共物品供给的前提与关键。
经济师考试网
十三年品质网校
-
13年匠心打造
-
数百位导师汇聚
-
千万学员选择